一、項目概況
本項目為旅游特色公路,總體為東北西南走向。路線設樞紐互通連接新晉高速,路線沿山前區向西南方向延伸,與輝縣旅游公路S230基本平行,路線全長29.568公里。
項目劃分為三個施工段,由于第一施工段K0+400~K8+000施工段為陡峭山區、地勢復雜,現場踏勘難度大。該區間段包括黃水河互通一座,大橋1634米/4座、中橋212米/3座,立交橋45m/1座,橋梁占比24.88%,若采用原有策劃方案,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員需求量大、策劃周期長等問題。為此,項目部決定在該區間段采用BIM技術,進一步提升項目前期策劃效率和策劃水平。
二、BIM技術管理
1、建模標準
針對本項目實施的重難點制定BIM技術實施方案,旨在提供項目實施的方法論和具體應用點,制定出模型命名標準、模型協作、建模標準、模型交付,提高團隊協作效率,提升BIM技術利用率。
2、BIM工作流程
3、成本管理
橋梁工程量計算:利用晨曦軟件計算橋梁工程量。主線路基土方量:利用廣聯達市政BIM軟件計算主線路基土石方量,并與施工圖紙工程量進行對比分析。便道土方量計算:利用Civil 3D設計施工便道并統計土方量。臨建場地土方量計算:利用Civil 3D設計施工便道并統計土方量。
4、橋梁凈空檢查
利用Infraworks二維距離與坡度功能,對橋梁兩側的橋下凈空及交叉匝道橋凈空進行測量,并與施工圖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最后將差異性較大的內容報送業主。
5、墩臺位置合理性分析
規避橋梁墩柱、橋臺位于蓄水池、洗沙池、灌溉渠等不良地質處,便于施工。
6、施工便道設計
在Infraworks中充分利用既有村路,簡易碎石土路,減少臨時征地。Infraworks線路導入Civil進行平縱橫詳細設計,并出圖。
7、取土場選址
采用Infraworks辨別農田、河道范圍,宏觀初步選擇取土場位置,再實地詳細勘測。
8、施工影響因素分析
在Infraworks中主線周邊村組、村路、取土場歸屬、蓄水池輻射范圍等信息匯總在模型中,為項目外協工作提供協助。
三、總結
1、采用BIM技術,相較原計劃方案,增加建模人員3人,減少野外踏勘人員8人,總人數減少5人。
2、原計劃2個月完成K0+000~K8+000野外踏勘及策劃,采用BIM技術提前20天完成工作,縮減1/3時間。
3、采用BIM技術,節約野外踏勘費用7萬元,人力成本4萬元,總共節約成本11萬元。
4、采用BIM技術,變更橋墩位置6處,減少施工措施費600萬余元;發現改路改渠共計7處,補償措施費400萬元??偨洕б婕s為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