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舟 鄧德員 林鴻鑫 易高星 顏全勝 盧漢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交通與土木建筑學院 中建鋼構工程有限公司 廣州機建工程有限公司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
摘 要:為探究斜拉橋拆除工程不同施工階段中主梁力學性能的變化,為斜拉橋安全順利拆除提供指導,以80.8 m+132 m+80.8 m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雙塔單索面部分斜拉橋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建模,模擬斜拉橋拆除的施工過程,分析拆除過程中主梁的靜力力學特性和穩定性。結果表明,結構自身的改變影響橋梁結構靜力力學特性,邊界條件的改變影響橋梁的穩定性,斜拉索的放張對橋梁安全拆除至關重要;在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體系轉換對橋梁力學特性的影響,保證拆除工程安全有序。
關鍵詞:斜拉橋;橋梁拆除;有限元分析;力學特性;穩定性研究;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51908146、52008109;佛山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920001001539;2020年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實驗室開放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FKY20200306;
1 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舊橋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運營的需求,比如,日趨嚴重的病害無法滿足交通量的迅速增長,橋下通航凈空不滿足現狀等級要求,從而需要拆除重建[1]。而橋梁拆除工程是一項極具危險性的工程,拆除過程中面臨橋梁自身結構開裂、下撓、預應力損失等問題,可能會導致橋梁突然斷裂、破壞、坍塌[2];或由于臨時支撐結構失穩而導致橋梁傾覆。目前,關于橋梁拆除特別是大跨度斜拉橋拆橋的研究和工程案例較少,其施工工藝和力學行為有待進一步探索。因此,有必要對拆除過程中各個施工階段橋梁結構的靜力力學特性以及穩定性進行計算分析,來確保斜拉橋拆除的安全性。
斜拉橋相比于連續梁橋,存在施加在梁段上的預拉力。斜拉橋拆除過程中體系轉換次數多,在拆除過程中,斜拉索的放張勢必會引起梁的迅速下撓,拆除過程中梁兩端的位移進一步會成為控制指標,而梁截面突變的應力也會成為拆除過程中比較關鍵的因變量[3]。除此之外,由于張拉力的釋放和梁段的拆除,橋梁結構的穩定性也成為影響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對具有風險性和復雜性的斜拉橋拆除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的靜力力學特性和穩定性進行研究。眾多學者對斜拉橋拆除做了相關的研究和工程實踐,王攀等[4]、何震等[5]通過對斜拉橋拆除施工階段的理論計算并結合實測數據,得出索力、應力、變形等參數在其拆除過程中的變化規律;肖沖等[6]采用非對稱分段分塊機械拆除方案以及橋塔梁墩固結點的柔化處理等措施,保證了施工的安全性;孫振堂等[7]采用定型化索塔輔助支撐與受力體系轉換等技術,實現了索塔的一次性安全拆除;朱慈祥等[8]通過研究通航條件下非對稱組合結構斜拉橋切割拆除設計施工與安全控制技術,提出了通航條件下非對稱組合結構斜拉橋拆除的吊裝、支撐、分解、移運、放張的施工方法;周祥磊等[9]采用橋面原地坍塌爆破技術與主塔定向控制爆破技術相結合的手段成功爆破拆除金婺大橋,并取得良好爆破結果;王凱等[10]通過有限元軟件模擬一座跨航道連續梁橋頂推拆除施工,并對拆除過程中受力及變形進行分析,同時對主橋進行監測,結果顯示此橋在拆除過程中的變形及應力均在可控安全范圍內。
本研究以某斜拉橋為工程背景,基于逐步對稱放張斜拉索,對角切割切除箱梁截面的拆除方案,使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計算分析方法,研究主梁的頂底面在各個拆除施工階段的靜力力學特性(應力,位移),同時利用第一類穩定問題的理論分析整體結構在關鍵施工階段的穩定性變化趨勢,對拆除過程中的力學行為變化進行研究。本研究對于斜拉橋拆除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工程實踐意義。
2 工程背景
某大橋主橋采用80.8 m+132 m+80.8 m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雙塔單索面部分斜拉橋,橋長293.6 m。橋面寬31 m。單箱三室斷面,墩塔處梁高3.8 m, 跨中梁高2.4 m。斜拉索為單索面雙排索,塔的每側設10對雙排索。主跨橋墩位于峻江岸邊,采用梁塔固結體系,上部構造主跨于中墩處與塔固結,橋型圖如圖1所示。該橋為墩梁鉸接,在拆除過程中,施工難度大,需要保證強度和穩定性兩方面安全。
圖1 某大橋主橋橋型布置 下載原圖
單位:cm
3 拆除施工工藝3.1拆除施工流程
具體拆除流程:先對稱放張C10斜拉索,拆除跨中箱梁段,再拆除邊跨箱梁段,拆除15號梁段、14號梁段的翼板和1/2箱室;對稱放張C9斜拉索,拆除14號梁段的1/2箱室;對稱放張C8斜拉索……以此類推,直至全部拆除。塔柱用履帶吊分成3塊(3×7m)進行吊裝拆除。最后回填承臺周邊筑堤,并利用炮機爆破拆除下塔柱及承臺樁基礎。拆除按跨中往主塔方向進行。主梁分段及總體施工圖如圖2所示;具體拆除流程如圖3所示。
圖2 主梁分段示意 下載原圖
3.2拆除施工關鍵技術3.2.1箱梁切割
該橋為雙塔單索面斜拉橋,拆除過程風險大,施工技術難度高。為保證結構受力,擬采用逐步釋放斜拉索力,逐步拆除主梁的方案,在拆除過程中,先拆除翼緣板,再分割拆除兩個箱室,并且全橋按照對稱對角拆除。切割時,采用機械及氧氣切割主梁,采用鏈條切割機切割箱室腹板。切割前,需在距離箱梁截面中心60cm以及距離箱室最外側100cm位置,鉆吊裝孔(孔徑為20cm,孔深穿透翼板)[11],具體位置如圖4所示。
3.2.2放張拉索
斜拉索對稱拆除。單根斜拉索由37根鋼絞線組成。邊跨和中跨的最大張拉索力為9 500kN,由兩根斜拉索承擔,則每根斜拉索最大索力為4 750kN。兩端對稱張拉至4 800kN,兩端逐步按行程對稱釋放張拉力,每釋放100kN為一個行程,直至索力釋放為0kN。
圖3 拆除流程 下載原圖
圖4 箱梁分割示意 下載原圖
單位:cm
3.2.3支架搭設
拆除前,在邊跨合龍段處搭設滿堂支架,并在3號、6號、9號塊處搭設支架。拆除過程中,在7號及11號吊裝130t的反拉配重,以保持結構的平衡,防止失穩倒塌。后續隨著所在梁段的拆除而拆除支架,從而形成體系轉換。拆除按跨中往主塔方向進行。
4 有限元仿真分析
采用Madis/Civil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主梁與主塔用梁單元模擬,斜拉索用只受拉桁架單元模擬,支架用只受壓彈簧模擬。全橋共510個節點,758個單元??紤]的荷載有自重、斜拉索索力、風荷載(考慮100年一遇的風壓)、預應力荷載、二期鋪裝、邊跨130t配重。拆除過程中共發生7次體系轉換:成橋階段、搭設支架階段、拆除中跨合龍段箱室階段、拆除邊跨合龍段箱室階段、拆除9號塊箱室階段、拆除6號塊箱室階段、拆除3號塊箱室階段。
根據拆除方案,具體建模過程為:成橋階段→搭設支架階段→分次釋放C10斜拉索→對稱拆除中跨合龍段翼板→對稱拆除中跨合龍段箱室→對稱拆除邊跨現澆段翼板→對稱拆除邊跨現澆段箱室→對稱拆除邊跨合龍段翼板→對稱拆除邊跨合龍段箱室→對稱拆除15號塊翼板→對稱拆除15號塊箱室→對稱拆除14號塊翼板→對稱拆除14號塊1/2箱室→分次釋放C9斜拉索→對稱拆除14號塊1/2箱室……→分次釋放C1斜拉索→對稱拆除6號塊1/2箱室→對稱拆除5號塊翼板→對稱拆除5號塊1/2箱室→對稱拆除5號塊1/2箱室……→對稱拆除3號塊翼板→對稱拆除3號塊1/2箱室→對稱拆除3號塊1/2箱室→拆除主塔→對稱拆除2號塊翼板→對稱拆除2號塊1/2箱室→對稱拆除2號塊1/2箱室→……對稱拆除0號塊翼板→對稱拆除0號塊箱室。
4.1靜力分析
在不同的施工階段中,橋梁的應力和位移等靜力力學特性也是不同的,并且在拆除過程中箱梁頂底板受力狀況也會隨著拆除過程逐漸變化。因此,需研究拆除過程中梁段截面頂板和底板的拉壓應力以及位移。
建模過程按拆除施工方案劃分為101個施工階段。由于拆除過程中共發生7次體系轉換,本文僅將施工過程中較為重要階段的計算結果列出,主要施工階段見表1;按箱梁頂底板的受拉、受壓應力及最大、最小位移進行匯總如圖5~圖10所示。
表1 施工階段 導出到EXCEL
序號
1
2
3
4
5
6
施工
階段
成橋階段
搭設支架階段
釋放C10斜拉索階段
拆除中跨合龍
段翼板階段
拆除中跨合龍
段箱室階段
拆除邊跨合龍
段翼板階段
序號
7
8
9
10
11
12
施工
階段
拆除邊跨合龍
段箱室階段
釋放C5斜拉索階段
拆除9號塊翼板階段
拆除9號塊箱室階段
釋放C3斜拉索階段
拆除6號塊翼板階段
序號
13
14
15
16
17
18
施工
階段
拆除6號塊箱室階段
拆除3號塊翼板階段
拆除3號塊箱室階段
拆除主塔階段
拆除0號塊翼板階段
拆除0號塊
左箱室階段
圖5 施工階段頂板受壓應力變化曲線 下載原圖
圖6 施工階段頂板受拉應力變化曲線 下載原圖
圖7 施工階段底板受壓應力變化曲線 下載原圖
圖8 施工階段底板受拉應力變化曲線 下載原圖
圖9 施工階段最大位移變化曲線 下載原圖
圖10 施工階段最小位移變化曲線 下載原圖
(1)隨著施工階段的進行,應力大體呈現下降趨勢,且應力數值均遠小于C50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壓強度,表明結構強度滿足要求。
(2)在拆除中跨合龍段箱室階段,結構的應力及位移均有較大的變化,頂板和底板的受壓應力有突然增大的趨勢,全橋梁截面頂板最大壓應力為-11.51 MPa, 底板最大壓應力為-11.48 MPa, 底板的最大拉應力從0 MPa突然增大到1.5 MPa, 而全橋最大位移和最小位移也分別從34.4 mm和3.1 mm突然下降至32 mm和2.9 mm。應力的突增和位移的突減均表明自身結構的改變造成的體系轉換對結構力學性能有很大的影響。
(3)在釋放C5斜拉索階段結構的力學性能變化較大,頂板和底板的最大壓應力分別從-10.07 MPa和-10 MPa下降至-5.01 MPa和-4.95 MPa, 頂板的最大拉應力從0.42 MPa上升至0.99 MPa, 底板的最大拉應力從1.5 MPa下降至0.6 MPa。此階段應力的變化表明拉索的放張對結構力學性能有較大的影響。
(4)拆除搭設在3號、6號、9號梁段的支架從而形成體系轉換時,拆除6號梁段時頂板和底板最大拉應力均有突增的趨勢,并且在拆除3號梁段箱室時拉應力會分別減小至0.46 MPa和0.2 MPa, 但其余階段的梁截面頂板、底板的應力變化和位移變化均沒有拆除中跨合龍段箱室時明顯。
4.2穩定性分析
在主橋拆除的過程中,隨著不同施工荷載的組合作用及體系轉換,結構的力學行為變得復雜,其線彈性穩定因此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分析不同施工階段結構穩定系數的變化,分析施工過程結構的穩定安全問題。本文采用第一類線彈性穩定理論計算穩定安全系數K,并分析施工過程拱橋的穩定性是否滿足相關規范[12]的要求。
本文計算成橋階段、搭設支架階段、拆除中跨合龍段箱室階段、拆除邊跨合龍段箱室階段、拆除9號塊箱室階段這5個關鍵施工階段的前3階穩定安全系數K。其荷載組合形式為K×(自重+斜拉索索力+風荷載+預應力荷載+二期鋪裝+130 t配重),隨著施工階段的進行,部分荷載隨之激活鈍化。上述5個階段的失穩模態主要為:索塔同向面外失穩,索塔反向面外失穩,主梁面內失穩,中跨主梁面內失穩,左索塔面外失穩,右索塔面外失穩,左索塔面內失穩,右索塔面內失穩,右側主梁面內失穩。將上述5個施工階段的前3階失穩模態,以及前3階穩定系數進行匯總,結果見表2;依據表2的數據及規范取值K=4繪制曲線圖,如圖11所示。
表2 5個關鍵施工階段的前3階失穩模態匯總 導出到EXCEL
施工階段
穩定安全系數
第1階
第2階
第3階
成橋階段
索塔同向
面外失穩
索塔反向
面外失穩
主梁面內失穩
搭設支架階段
索塔同向
面外失穩
索塔反向
面外失穩
中跨主梁
面內失穩
拆除中跨合龍
段箱室階段
左索塔
面外失穩
右索塔
面外失穩
中跨主梁
面內失穩
拆除邊跨合龍
段箱室階段
左索塔
面內失穩
右索塔
面內失穩
右側主梁
面內失穩
拆除9號塊
箱室階段
左索塔
面內失穩
右索塔
面內失穩
右側主梁
面內失穩
圖11 穩定安全系數變化曲線 下載原圖
(1)在成橋階段、搭設支架階段、拆除中跨合龍段箱室階段、拆除邊跨合龍段箱室階段、拆除9號塊箱室階段5個施工階段,前3階的穩定系數均大于規范值K=4,穩定性滿足要求。
(2)在搭設滿堂支架階段階段與拆除9號塊箱室階段,第3階穩定系數有較大變化。計算結果表明,改變邊界條件形成的體系轉換對結構的穩定性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施工過程應在保證結構穩定的前提下,按施工順序有序、緩慢進行。
5 結語
(1)對于大跨度斜拉橋的拆除工程,橋梁的靜力力學特性、動力力學特性和穩定性是設計和施工中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某大橋主橋拆除工程在拆除中跨箱室和釋放C5斜拉索的施工過程中,橋梁的應力、位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搭設滿堂支架階段與拆除搭設在9號塊的支架階段,體系的穩定性會發生驟變。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存在邊界條件改變或自身結構改變從而形成的體系轉換對結構力學特性的影響,在實現體系轉化的過程中要按照相關專項施工方案有序、緩慢地進行操作,等變化穩定后再進行下一步驟,防止因應力、位移和穩定安全系數的驟變影響橋梁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模型計算過程中出現拉應力不對稱分布的情況,主要是由于拆除中跨合龍段箱室階段后體系左右兩側約束條件不對稱導致的。因此,應在拆除前在第二個主墩設置x方向的約束,從而使施工得以安全進行。
(3)本研究的施工技術方案和數值分析對同類型斜拉橋安全順利拆除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工程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邱豪俠.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拆除臨時支撐的施工及穩定性淺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20,(8):234-237+250+24-25.
[2]易漢斌,俞博.泰和大橋拆除過程中的倒塌分析[J].橋梁建設,2018,(3):67-72.
[3]蔣高鴿.老式斜拉橋鋼筋混凝土橋梁拆除施工技術[J].交通世界,2019,(4):110-111.
[4]王攀,居炎飛,明道貴.斜拉橋的非爆破拆除施工優化及監控技術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9,19(7):203-205.
[5]何震,李自林,薛江.跨既有鐵路線斜拉橋拆除安全控制技術[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13,11(3):34-38+17.
[6]肖沖.鐵路斜拉橋雙向非對稱豎向下落拆除技術[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18,16(6):51-54+21.
[7]孫振堂.上跨運營線獨塔斜拉大跨徑鋼箱梁拆除施工技術[J].四川建筑,2018,38(5):203-204.
[8]朱慈祥,劉昂,易小鋒,等.通航條件下非對稱組合結構斜拉橋拆除技術[C]//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第八屆學術年會,2010.
[9]周祥磊,陳德志,羅鵬,等.獨塔單索面預應力斜拉橋爆破拆除[J].爆破,2020,37(4):89-93+137.
[10]王凱,王社.跨航道連續梁橋頂推拆除施工監控技術[J].橋梁建設,2013,43(5):111-116.
[11]賈布裕,余曉琳,顏全勝.流溪河大橋主橋拆除施工技術[J].橋梁建設,2014,44(6):107-111.
[12]GB 50923—2013 鋼管混凝土拱橋技術規范[S].